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♥️ 新會員註冊完成資料送<9折券> 💰

💟 舊會員啟用帳號送<9折券>+<200點> 💟

9/14 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|理解、照護,與患者同行

每年的 9月14日 是「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(World Atopic Eczema Day)」,今年的主題是「Our Skin, Our Journey」,這一天提醒我們,全球有數百萬人正在與異位性皮膚炎共處。這並非只是單純的皮膚癢或乾燥,而是一種需要長期理解、耐心照護,甚至影響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的慢性疾病。對於患者來說,皮膚見證著他們控制疾病、與疾病共存的歷程,而我們希望能成為你的力量,與你並肩同行。

認識異位性皮膚炎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、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,好發於嬰幼兒,但並不侷限於兒童期。

 

好發族群與年齡

  • 每5位就有1位孩子是異位性膚質,約有60%患者在1歲前發病。
  •  多數孩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,但仍有10-30%的成人症狀持續到成年,甚至成年後才新發作。

臨床症狀

  • 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包含皮膚乾燥、紅疹、搔癢、脫屑、滲出或結痂。最困擾患者的,往往是強烈且持續的癢感──這種癢感常在夜間加劇,導致患者難以入睡,進而影響白天的專注力與學習、工作表現。
  • 反覆的搔抓不僅會讓皮膚傷口惡化,也可能留下疤痕或色素變化,造成外觀上的困擾。對孩童而言,這會影響自信與人際互動;對成人來說,長期與乾癢共處,更容易感到焦慮、挫折甚至憂鬱。因此,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表面的疾病,它牽動了 睡眠、情緒、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,需要更多理解與支持。

常見部位

  • 嬰兒:臉頰、額頭、頭皮,甚至四肢伸側。
  • 兒童:肘窩、膝窩、頸部等皺摺處。
  • 成人:手部、臉部、頸部與身體皺褶處,甚至全身性皮疹。

可能原因

  • 遺傳因素:若父母一方或雙方有異位性體質(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),孩子的風險更高。
  • 皮膚屏障功能異常:角質層中的天然保護力不足,容易失水、乾燥,也更容易受到外界過敏原或刺激物侵擾。
  • 免疫系統反應過度:接觸環境因子後,皮膚容易產生過度發炎反應。
  • 環境與生活習慣:氣候乾冷、空氣汙染、壓力、飲食,甚至衣物摩擦,都可能引發或加重症狀。

日常照護三大關鍵

長期與異位性皮膚炎共處,日常管理與照護非常重要:

1. 溫和清潔

  • 避免使用含皂鹼、酵素等強效去脂的清潔用品。
  • 沐浴水溫以不超過37℃的溫水為宜,並縮短沐浴時間。
  • 洗後立即以柔軟毛巾輕輕拍乾,避免大力摩擦。

2. 積極保濕

  • 沐浴後3分鐘內,趁肌膚尚濕潤時,立即塗抹潤膚乳液鎖住水分。
  • 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,必要時隨時補擦。
  • 選擇不含香精、酒精、色素的產品,降低刺激風險。

3. 健康生活習慣

  • 衣著:以棉質衣物為主,避免羊毛或粗糙材質。
  • 作息:規律睡眠,減少壓力與熬夜。
  • 環境:避免溫差過大、空氣過乾,保持室內清潔與適度濕度。
  • 避免過度搔抓:搔癢是最大的挑戰,可透過冷敷或分散注意力方式緩解。

秋冬來臨,如何預防症狀加劇?

秋冬季即將來臨,氣候乾燥、溫差明顯,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高風險時期。以下建議有助於減少復發:

 

環境調整

  • 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(建議40-60%)。
  • 減少直接接觸暖氣出風口(夏天注意冷氣),避免皮膚乾裂。
  • 加強保濕滋潤
  • 攜帶隨身小容量乳液或分裝乳液,隨時補擦。

飲食營養

  • 攝取富含 Omega-3脂肪酸(如鮭魚、亞麻仁籽)、抗氧化食物(如莓果、深綠色蔬菜)。
  • 避免過度精緻飲食與高糖飲食,減少發炎反應。

身心調整

  • 規律運動,提升免疫力與情緒穩定。
  • 學習壓力管理,避免焦慮、壓力引發皮膚惡化。

衣物選擇

  • 優先選擇 柔軟、透氣的純棉或竹纖維衣物,減少摩擦刺激。
  • 避免 羊毛、粗糙纖維或合成纖維(如聚酯纖維),以免加重搔癢與過敏反應。
  • 建議以 寬鬆、分層穿搭 取代緊身衣物,方便調整體溫、減少出汗與悶熱。

在這個屬於全球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日子裡,我們想對你說:

「異位性皮膚炎」不只是一種疾病,更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。慕之恬廊持續投入研究,致力於提供溫和、安全、專為乾癢問題肌設計的清潔與護膚方案,幫助你強化肌膚屏障,降低不適與復發風險。願每一次的保養,都是一份安心的照顧;每一次關心,都是對你生活品質的支持。